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
什么是學習?有人說看書是學習,有人說看公眾號是學習...其實獲取知識和信息最多算是學習的一種輸入,離學習還很遠。百度百科里關于學習的定義是: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學習是貫穿每個人的一生的,需要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
所以學習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進步,為了改變。如果天天讀書、天天聽課、天天請教,但是最終腦子里只是記住了一些概念、理論、段子,工作還是原來的方式,生活還是原來的態度,那等于什么也沒學。
令很多人詫異的現象是同樣時間進公司的人,有的人進步快有人進步慢,甚至有些在一個領域混了十幾年的老油條還不如一個剛剛混了幾年的人進步快。這就是比拼學習的速度,曾經說過學習的摩爾定律,指如果我們18個月不學習,那你的知識結構有一半就已經過時了。用友大學田俊國老師說人和人之間比拼的是?(δv/δt,物理學上的加速度),是學習的加速度。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學習的加速度呢?與大家分享7個關鍵詞。
01 關鍵詞:專注
專注是指有自己關注的領域,或者最起碼在一段時間里有自己專注的領域。有人很喜歡讀書,什么書都讀,看到好的文章就仔細閱讀。這樣可能學習的效率會很低。專注的領域可以是最近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或者研究的領域。這樣的話可以讓精力、思維聚焦,可以讓自己帶著問題帶著目標去學習,那效率就會大大提升,這時候周圍的信息、知識都會圍繞著你的目標被汲取。
今年認識了一位在自己創業的朋友(以下稱王總),他研究生畢業后一直做銷售,辭職創業前是在ibm做銷售,現在和朋友創業還是分管銷售。他說,他已經把研究銷售作為了人生的第三空間(第一空間是工作,第二空間是家庭)。所以,他的學習就是圍繞銷售的。我還認識一位很厲害的我比較敬佩的做銷售的夏凱老師。現在也在創業,其經典課程是銷售羅盤。他在畢業后到現在10多年,專注的領域也是銷售領域,所以他的學習也是圍繞著銷售這個領域,或者說是為了支持銷售領域做得很好。
02 關鍵詞:鏈接
專注了并不代表所要涉足的內容和領域就只是這一個領域了。而恰恰相反,專注后反而要跨界,多和其他領域產生鏈接。因為知識是相通的,跨界產生讓自己研究的領域變得更加豐滿和扎實。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唐國平在其《如何聰明地讀書》的文章中寫到:我通常同時讀幾個不同領域的東西,同時進行幾個不同的研究課題。好處是在做一個領域的問題時,經常聯想起其他領域里的東西。比如,當我在讀國際關系關于族群沖突和政治的文獻時(通常這些研究把族群沖突當成因變量),就會想到在比較政治和社會學、制度經濟學里面,族群沖突和政治通常是當成自變量的。這對做研究有極大好處。
比如,我研究生學的是企業管理,里面包括戰略、經濟學、營銷學等知識。我發現在自己運營培訓團隊、設計培訓項目時會不自覺地將管理學中的很多知識運用進來。我在看了《場景革命》這本書后,就想培訓的場景革命是什么?在看到一個很吸引眼球的電影海報后,想這海報如何借鑒在培訓營銷中,這海報如何應用在課程開發中。當聽到一對情侶在排隊等地鐵時一段有趣的對話后,就想著如何放到我正在開發的課程中,這就是鏈接。
創新研習社的李善友能把經典物理學和創新、和互聯網世界鏈接起來;用牛頓的、愛因斯坦的理論來解釋互聯網世界,盡管容易把人整得暈暈乎乎的,但是他這種嘗試的鏈接正是讓學習發生的重要手段。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總結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前文提到的王總,他是怎么認識我的呢?他在一個培訓人的群里看到我經常分享關于培訓的知識,然后就認識了我,后來我又牽線讓他認識了夏凱老師。這也是鏈接,我問他為什么做銷售的來認識我一個做培訓的。他說,他最近認識了一堆做培訓的人,與這些培訓師交流中獲取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和銷售是相通的,也是可以產生鏈接的。
所以,當我們專注后,身邊經歷的人和事均有可能與我們所思所想的事產生鏈接,成為學習的資源。
03 關鍵詞:琢磨
當然如果只是鏈接,缺乏了“琢磨”,那也最多算是知識的搬運工,無法形成學習。琢磨能力也成為人和人之間比拼學習加速度的關鍵一環。有個網絡名人“琢磨先生”本名叫郭城,寫過一本書《培訓師》。他以前的主業就是培訓師,但是可以看出來他特別能琢磨,琢磨人琢磨事,寫了不少段子,很快成為微博名人。
琢磨,是對學習資源的咀嚼、消化和凝練,在琢磨中獲取成長,讓這些知識形成化學反應,形成自己新的認知。所以,前文講到王總,他研究生學的機械,當有人問他:研究生畢業的人做銷售有什么不一樣時,他說系統化思考能力更強些。他的琢磨能力體現在可以把所學的機械的理論用以解釋銷售中客戶的行為;他在讀在職博士,學的是心理學,可以將心理學的知識琢磨到指導銷售工作。
不少朋友問我,這么高產的文章怎么寫出來的?首先澄清這些文章的第一個讀者是我自己,我寫給我自己的。其實很多時候身邊的人和事觸發了我后,我會琢磨這其中的實質和可學習點,形成自己觀點后迅速記錄下來,等有時間(比如在飛機上,高鐵上)快速把文章寫出來。2011年開始寫微博的培訓每日談時,都是在地鐵上琢磨后寫出來的。
04 關鍵詞:建構
拆書幫講求的是拆為己用,就是把書里的知識整合進自己的知識架構。建構主義崇尚的是在具體情境下學習者將新知和舊知進行建構的過程。田俊國老師說過“沒邏輯的人的觀點會被有邏輯的人整合”,非常認同。在知識碎片化時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有人說知識已經成為最廉價的資源。如果這時候我們的知識系統沒有構建起來,那我們的大腦里會被各種碎片所充斥,形成低效的學習狀態。
有必要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哪怕這個體系是舶來的,是經不起推敲的,但是也一定先要有。有了這個體系,我們身邊的資源就容易被整合進來。否則就很容易溜走,或者我們會被有體系的人“牽著鼻子走“,最終形不成自己的學習。
王總把銷售人的能力總結成了5力,所以他把所學的知識都往這5力里去整合;我自己有“better-學習項目設計”、“課程開發五步法”,都是圍繞著學習設計的邏輯,所以我學到的內容也會往這個邏輯去整合。
我認識一個講《供應鏈和采購》的老師,他會學習我的內容,讀我的文章,同時也會學習教練技術和引導技術等。我問他“為什么要學習這些”,他說學到的這些知識都會被其整合到自己課程的設計中去,提升自己在課程演繹方面的能力。
05 關鍵詞:踐行
前文已指出,學習等于改變。前面這些學習的關鍵詞都是為了進一步行動。《朱子語類》卷九指出:“只有兩件事:理會,踐行。”學習能力強的人也必定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在踐行知識的過程中,也會重新對知識進行建構,實現知行合一。
在國藥大學時,我們經常有機會出去參加各種論壇,聆聽各大咖的真知灼見;我們還經常去各企業大學交流,學習他們各種實踐做法。這個過程中,我最為關注的不是他們的理念理論,而是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回到自己工作后,也會和團隊同事一起研討到底我們怎么借鑒,怎么落地。
上周寫了篇文章《搞培訓的,不折騰還有什么意思?》,就是呼吁大家還是要行動。因為現在想要了解別人是怎么做的,簡直太容易了,但是如果我們聽了一百個道理,看了幾十本書,自己工作中還是沒有改變,那這等于沒有學習。
06 關鍵詞:復盤
復盤這個詞成為最近的熱詞,首先是因為這種方法是在經驗中學習的非常棒的手段,同時也是因為有幾本關于復盤的書出版。其實,在我看來“復盤就是反思和總結“,是對自己或團隊經驗的反思。而復盤是更加系統化有方法論的總結和反思。
“總結和反思是人脫胎換骨的”開始如果日復一日按照同樣方式行事,那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反思可以通過觀察、回顧、評估各種行動后所帶來的工作結果,找到可復制點和優化點,用以對后期的行為形成指導。如果這個過程中,能夠總結成方法論,或者優化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就讓自己的知識系統得到進一步迭代。
我們看到很多老師盡管講課主題一樣,但是每次授課內容都有精進,那就是他自己也在復盤。
07 關鍵詞:分享
分享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手段。首先,分享可以逼著自己在說出去之前能想明白,進而才能說清楚。其次分享可以讓自己的經驗在他人那里得到論證和檢驗;同時讓知識和思想發生碰撞,也讓他人成為自己精進的鏡子。在國藥大學時,我們每個月都開展“對對碰”活動,每次一個話題,有主發言人,其他同事補充或挑戰。對于發言者是自己非常好的學習機會,這也使得我們的知識產生指數級的碰撞。
我聽過很多人的分享,發現他們在各自領域分享時對他就是一次非常棒的成長。而我每次在分享前逼著自己去思考聽眾希望我解決的問題,然后搜腸刮肚,找尋素材,整合思路,試著用現場能聽懂的方式去展現,這個過程就是一次成長。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以逼著自己去分享就是逼著自己去成長。
汕頭招聘網 www.rc3721.com | 汕頭人才網 www.strcw.cn | 澄海人才網 www.chrcw.cn | 潮州人才網 www.czzp.cn |
惠州人才網 www.0752rc.cn | 揭陽人才網 www.youhui3.cn | 普寧人才網 www.plrcw.cn | 電商招聘網 www.job003.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