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時下社會上又出現了所謂的“校漂一族”。這是一個生活在曾經熟悉的環境中、不愿踏入社會就業、漂流在原來就讀的校園及周邊以期達到自己理想目標的人群。“校漂族”是不想“上岸”還是不能“上岸”?對于“校漂族” 社會是應該寬容對待還是給予譴責等問題都正成為引人關注的問題。
“校漂族”緣何成為一種群體性現象
在北京海淀區增光路邊上,大學畢業快兩個多月的小姜居住在一所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子內,而不到500米的距離之外就是小姜的母校。“學校有我熟悉的食堂、熟悉的操場,還有那些熟悉的教室”,在小姜的眼中學校里的一切還都是那么的熟悉。
其實小姜并不是一個特例,在筆者身邊有著越來越多像小姜一樣的畢業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校漂一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在談到“校漂族”這一群體性現象時認為,首先學生沒有找到工作、在學校里考研等待機會,因為在學校周圍擁有著熟悉的環境和氛圍,所以選擇了“校漂”;其次是學生受經濟條件影響,即使是剛找到了工作的學生的待遇也不高,因此他們需要依賴于學校的食堂、學校的公共設施;三是與某些學生的心理有關系,他們對學校已經形成了心理上的依賴意識。信息源:普寧人才網_www.plrcw.cn_雄鷹標志
商學院執行院長王邁則對“校漂族”的出現持批評態度。他認為首先“校漂一族”缺乏責任感,不愿意積極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其次他們缺乏職業意識,對社會和職場的陌生導致了逃避心態;三是他們缺乏安全感,無法面對獨立的生活。
考研是解決問題的萬能鑰匙嗎?信息源:普寧招聘網_www.plrcw.cn_雄鷹標志
小姜除了“校漂族”這個身份之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考研族”,很多學生也像小姜一樣把考研作為自己“校漂”的一個重要理由。而據筆者調查,很多考研族之所以“校漂”正是看中了校園濃郁的學習氛圍,那么考研是解決“校漂”問題的一把萬能鑰匙嗎?
“這個說法明顯是不正確的,考研并非是解決"校漂族"自身問題的一把萬能鑰匙”,海天教育集團甘源老師表示,但他同時也對“校漂族”的這種考研經歷表示理解,因為從投入產出比的計算上,選擇考研的“校漂族”也許是最合適的。從8月份考試到來年1月份這中間的6個月時間所要投入的更多的是時間成本,而所收獲到的可能是一個更高的就業平臺。
商學院執行院長王邁指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要想的應該是如何避免成為"校漂族"。進大學是為了畢業,而不是為了留下,因此在校期間就要提早開始培養職業意識,尋找職業方向,積累實習經驗。
對“校漂族”社會應該寬容還是譴責?
小姜說他現在最怕給家里人打電話,因為他不知道該怎樣來解釋自己現在的處境。在“校漂族”的心中最害怕的是社會的不理解,因為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就是無業游民或者是社會閑散人員。
宏威管理咨詢人力資源專家郭策認為,“校漂”要追根溯源的話,并不是某些個人的因素造成的,招生規模的擴大導致大學吸收了過多的學生,而社會無法吸收如此巨大的求職者,才導致出現了這樣一個群體性的現象。其次,擴招又無法保證生源的質量,因而產生了一批無法適應社會需要的大學畢業生。
“社會要正視這種情況,對此要保持高度的關注,”熊丙奇表示,這些都是“校漂族”自己的選擇,而是要賦予這一群體以人文關懷;其次是要為學生們解決切切實實的實際問題。
甘源老師建議,“校漂族”要視自我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既不工作又沒有未來規劃的人,建議要選擇先就業再擇業,在就業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職業奮斗的方向。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淘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