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的日子近了,在被稱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內,離別的歌聲再度響起。然而在洋洋盈耳的弦歌聲中,卻摻雜著就業難的嘆息。 享有“天之驕子”美譽的大學生們,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建設浪潮中,卻苦于無“用武之地”。如此境況,大學生們是否曾反思過,面對一份工作,你缺點啥? 缺乏對企業和自身的正確認識導致心態浮躁 距離大學畢業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作為浙江一所名牌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小宋最近每天的必修課就是上網投遞簡歷,奔走于各式招聘會。可是那些投出的簡歷卻多數都石沉大海。小宋現在經常覺得煩,她沒有想到,畢業的滋味會是這樣。 說起第一次參加招聘會的經歷,雖已時隔將近大半年,小宋卻依然記憶猶新:“那次真讓我體會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投個簡歷都要排老長老長的隊伍。本以為花了時間,自己又是重點院校畢業,應該很快就可以找到工作,誰知道投了七八份簡歷居然連一個面試電話都沒有等到。” 于是,原本對就業自信滿滿的她開始有了一絲隱隱的擔心。大學生活的最后時光,竟然粘連著對一份好工作的渴望和欲求不得的心痛。 過去小宋對于找工作并不擔心,她認為師姐師兄那些傳奇式的就業經歷就是自己的未來。“我原以為自己以后肯定會在大城市,做著一份高薪又輕松的工作。可是快畢業了才發現自己對于想找什么樣的工作,自身有哪些優勢,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等等與就業有關的信息一無所知。” 實際上,在臨近畢業的大學生群體中,像小宋一樣,對自己和企業缺乏完整認識的人不在少數。浙江人才交流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有20%的大學生求職時“不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同時,應屆畢業生在目標性和角色意識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也沒有堅定的求職目標。 而這種自我認知以及對企業認知的缺失,直接導致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的浮躁心態。這種浮躁心態往往表現為兩種極端:要不就高估自己的能力,對于招聘單位要求過高,動不動就跳槽;要不就是過分自卑,擺出一副“只要你肯錄用我,我就什么都肯做”的態度,妄自菲薄。 這種浮躁心態使得畢業半年內成為大學生們流動最大、最不穩定的時期。調查統計發現,大學生就業后的1年內流失率達30%,兩年內的流失率接近50%。 一家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告訴記者,應屆生就業后的心態不穩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某企業四年來共招聘130多名應屆本科生,除去今年新招的30多名外,其余100名應屆生只剩下了20人左右。 |
信息源:免費發布招聘信息_www.rcxx.com_免費招聘網